自缑氏山归来,在渡洛水时,他们望见北岸交通闭塞,且多车马车长龙通向太学东门。
到达北岸后,杨明让张义带着王异和其他人先回府邸,自己则与二荀和王修步行进了太学。
出来郊游,有热闹自然要去凑上一凑。
太学为国家最高学府,自西周就有,到东汉时由光武帝刘秀在雒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重建。
东汉皇帝对太学一向重视,汉明帝刘庄都曾亲自到太学行礼讲经。
至汉顺帝刘保时,用工徒十一万余人,耗时一年建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全国招太学生三万余人,达到顶峰。
杨明等人自西门入,遇见不少太学生,此时也都在往东面去。
这些太学生穿着迥异,一些人着锦衣华服,一些人则穿葛布粗衣。
而且年龄跨度也极大,他们见到最小者尚未束发,不过十三四岁,而最为年长者,鬓发皆白,恐已花甲之年。
若不是听到他与旁人论经时的称谓,都会以为这是哪个五经博士。
“我听闻太学生尤为自由,可在此一生致学,甚至有于太学病殁者。”荀彧发出感慨。
王修颔首,接着说道:“济阴有人名王子居,于太学病殁,陈留人申屠蟠亲自推车,送丧归乡里,路遇司隶从事,从事以其有大义,为其传通牒,遣人护送,申屠蟠不肯受,把通牒掷于地上,为世人称颂。”
“叔治博闻强识,令彧钦佩。”荀彧赞叹道。
王修脸上并未现自满之色,反而忽然向荀彧问道:“荀君以为申屠蟠为人如何?”
荀彧未想到王修会有此一问,沉思片刻,接着说道:“申屠蟠通晓五经,隐居治学,高志而闻名天下,不过若以叔治方才所言,实有些名不副实。”
“何为名不副实?”王修追问道。
“那从事为其传通牒,遣人护送,出于好心,助其早日送丧,他不受也罢,竟当众掷于地,这并非高风亮节,实乃为己扬名。”荀彧解释道。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4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