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很简单,你说吧,这上了年岁的东西,什么时候多?那自然越造越多越不值钱。那时候的人怎么会知道自己家里的东西那么值钱呢?只是想着世道光景不好,这些东西自己也留不住,而且也不是什么传家宝,卖了能挡一阵是一阵,家里那么多孩子要养,上有老,下有小的,也想不得什么留给后人,更别说留给博物馆了。
但是不得不说,洋人毕竟算得上是先我们一步了,在我们看不起老祖宗的东西的时候,人家就知道这是宝贝,来中国买了一些又一些,从来都不嫌多。
当然中国人也是不嫌多的,不过不是宝贝不嫌多,而是钱不嫌多。
现在看来,那些国宝级的东西卖给外国人,那是卖国贼,那是不该做的,但是在自己家人食不果腹的时候,也想不了这么多了,后人?自己也得活得到那时候,活不到留给哪门子的后人?
那时候,这人也没想这些,有人卖,自然也有人帮着卖,这常发爸爸认识的这个周公子,那家里就是开这种拍卖行的。
这拍卖行吧,那时候中国人买的少,那都是外国人在买,中国那些贵公子一个个都是凑个热闹罢了,那些什么明青花元青花的,谁在乎?哪个能看得出来?有的公子哥没学问,能把那青花瓶底下的字看懂,就不错了。
洋人那时候能耐,一个个的,比中国人还懂中国人,老百姓看着,这不就是个蓝花瓶子,啥玩意元青花明青花这青花那青花的,不懂,可是洋人懂啊,这瓶子是干啥的,那瓶子是摆哪的,门儿清。
那时候无非就是在价格上坑一坑那洋人,这品质、真假,那是一点不敢掺假。
这时候,拍卖行的“托儿”那就应运而生了。
常发爸爸那时候也算是个富二代公子哥,这常发奶奶嫁得好,虽然这常发爸爸不是那亲生的儿子,但是这家也没有孩子,对待常发爸爸,那是比亲生的还要像亲生的。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6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