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上,东边天上的太杨还没完全探出脑袋。
这一切只有李养正自己知道。说是苦恼,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忧愁。在官场上人如何判断一个人日后是否会受到重用,其中最直观的便是看,这个人工作调动是否积极。要是两年一换,不断在新的岗位上,哪怕只是熟悉一下工作流程,做不出来什么太大的成绩,可是这个人日后也一定是前途无量。
可要是从工作开始,就一直在一个岗位上不动,犹如一棵劳松一样,深深的扎跟在此,那哪怕是你在这个岗位上取代了再大的成绩,可最终也会无人问津。
作为正尔品漕运总督的李养正自然而然清楚这个道理。在官场上,有时候就是一步慢,步步慢。
已经在淮安四五年没能经进一步,亦或者是没能够平级调动到京城各部衙门,当上一任尚书,也没能调到地方,出任一方的巡抚大员,朝廷总督。没有这些积累,这就注定今后李养正的仕途不再一帆风顺。
自从景泰尔年朝廷设立了漕运总督这个官职,两百多年时间,这个既沿河军务,又管着地方行政的要员。权力大了,自然也会让人忌惮。历代以来,但凡是了漕运总督的,除了带点退休的,就是被皇帝处死的。
中国人最讲平衡之术,而这个漕运总督便是江南人安排在朝堂上的不稳定因素。
李养正有些不甘心,他还年轻。他虽然没有李三才这么大的权力**,也没有李三才这么大的政治智慧,可是还年轻的他不想坐冷板凳!
李三才被处死之时,作为继任者李养正自然也参加了这次警惕教育“活动”,时至今日漕运总督历史上最声名显赫的一位大员,差一点就成为大明朝宰相的存在的李三才,灰白的胡须最终还是沾染到了自己的鲜血。在哭喊和哀求之中,潦草的被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2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