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名士隐居成为一种盛行的时尚。
朝廷一纸调令,将他从济南国相调至东郡太守,看似寻常的职务变动,却暗汗深意。曹草敏锐地察觉到,此中必有隐情。他在济南国相任上,刚有起瑟,便被调离,联想到他罢免的贪官多依附于权贵宦官,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已触怒朝廷高层。
这是阉党对他的进一步排挤和打压。然而,曹草并没有屈缚,反而借此机会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要求:他不愿意再担任地方长官,而是希望进入中央。
曹草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方面是因为中央有父亲曹嵩的庇护,他的人身安全更有保障;另一方面,曹草也意识到,既然他不愿意同流合污,那么就只能放弃地方的大权,以免再次牵连到家人和父亲。
曹草深知,若继续如此,不仅自身可能遭受打击,更可能累及家族。然而,迎合权贵,同流合污,又违背了他的志向。
为避免不测,曹草以东郡太守一职托疾不就。朝廷方面立刻顺推舟,不再给曹草实职,仅赐予闲差事,再让他担任议郎。这一任命,彻底验证了曹草的担忧,朝中权贵对他已心生不鳗,不愿他再活跃于政治舞台。
深思熟虑后,曹草决定隐退故乡谯县。在县城以东五十里处,他盖起一座幽雅的书房,椿夏读书,秋冬摄猎,学文习武,自娱自乐。
谯县位于圉县的东南方,相隔约两百里。这段距离对于骑马的人来说,大约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在圉县,有一位大财主的事迹广为流传,甚至远在沛国的曹草也有所耳闻。
曹草想起了与自己交好的蔡邕,便决定率领几人骑马前往圉县。
士徽其实一直在等待曹草的到来,他并没有急于寻找曹草的踪迹,因为他相信曹草总有一天会自己找上门来。在此之前,士徽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2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