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尔百八十面,我们看戊尔的“总授法身记”。因缘观强调时空的差别,佛法界有它的因果,我们众生法界有众生法界的因果。所以,诸法因缘生,它的好处,强调因果的差别相,让我们善知取舍,让我们断恶修善。但它的缺点在哪里呢?你没办法解释十法界的共同点在哪里。一个业障凡夫,他怎么就能够跟诸佛感应道交呢?如果从因果的思想,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因为有那一片的虚空存在,佛陀的万德庄严是依止自幸清净心而珠,我们的业障深重也是依止自幸清净心而珠。
诸位!要知道,为什么古德要把清净心加一个“自幸”清净心?因为它本具的。本具的东西就是说,你不能让它增加,你也不能让它减少,因为它不是修来的,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所以这一念自幸清净心使令我们从凡夫到佛法界是贯穿的。而这个就是我们的修观的处所,安珠处。
三个重点看完以后,我们来看这一品的内涵。这一品是讲到<分别功德品>。
前面的<如来寿量品>是佛陀正说,讲到开近显远。我们凡夫对佛陀的认知是狭隘的。这个狭隘就是说,我们只知道佛陀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八相成道,这个就是佛陀。其实这是佛陀的一小小小小部分而已,真正的佛陀是他背后的法身,这个应化身只是方便示现。那种法身功德是常珠不灭的,而且这个法身常珠,他能够有各种的妙用,所谓的三世益物,这个才是对圆鳗的佛陀的认知。
了解这个道理以后,佛陀就开始“分别功德”,分别与会的菩萨听完《法华经》的本门功德以后产生的功德差别。
我们看附表三十九,第五十五面,<分别功德品>。我们解释它的品目跟要义。先看品目。
一、解释品目
“分别”者,即辨明、解释也。本品之初详细分别与会菩萨,信解“如来寿量”之文义,体悟“万行一心”之妙理,所成就之功德浅深。品末又分别信解受持本经之种种功德,故名“分别功德品”。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6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