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着河东、河西两镇的石桥是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桥身矮,桥面窄,如今已不太管用。县政府决定修座新桥,一方面缓解交通不便的形势,另一方面改观县容县貌。可县财政应付干部职工的工资都感到吃力,自然拿不出多少钱来,只好招商引资,条件是谁修桥谁享受5年的车辆过桥收费权。通告发出去后,各地前来洽谈修桥事宜的不少,但考虑到县城偏僻,今后靠收费赢利的希望不大,纷纷打了退堂鼓。
最后是一个叫余建新的老板接下了这项工程。
余建新其实就是本县人,曾因盗墓被收监关了几年,此后便黄鹤一去不复返。不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余建新在外面绕了个圈回来,竟发达得腰缠万贯了。
余建新不但没提别的条件,还主动将桥修成后5年的车辆过桥收费权减至2年。余建新只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将桥修在老桥下游的。是一座不大的旧城门,算是县城的黄金码头,在此处行善积德的确是最佳的选择。据县文物所所长蒙永葆考证,为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所修。蒙永葆还因此以县政府的名义在城门下竖了一块石碑,算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小县城里的文物所长自然不是什么权威人物,对他所下的结论不会有人当回事,因此当余建新要拿他的资金在修桥时,县政府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
余建新对能不能在把桥修成,心里一直没底。这倒不是因为勉勉强强是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打的是政府的招牌,政府从全县大局出发要拆了城门修桥,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况且政府已经做出了决定。余建新是怵着与有直接关系的文物所所长蒙永葆三分。余建新那年在县城后山上盗掘汉墓,就是蒙永葆把他断送掉的,如今他余建新又卷土重来,要拆了修桥,他想蒙永葆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6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