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半截眉骑着自行车离开,林朝阳也骑上自行车一路往东拐了两个弯,来到棉花胡同。
进了院子,他先将刚才收的东西放好。然后熟练的点着了正屋里的土锅炉,等炉膛内的火势旺了起来,他出门上了公交车往火车站去,林二春老两口今天中午的火车到燕京。
在火车站前等了一个多小时,林朝阳接到了提着大包小包的林二春夫妻俩。
“又拿这么多东西干嘛,我们这边什么都不缺。”
“不拿放家里一冬天不也放坏了吗?拿点东西就你话多。”
林二春语气不耐,他本来都不打算来燕京了,奈何林朝阳一封又一封信的催。
“你看你这个态度,让你来燕京是来享福的,又不是来遭罪的,别想着地里那点事了。”
1978年的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的一個夜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18个农民相聚在茅草屋中,写下一纸字据。
字据写道: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然后他们以慷慨就义般的勇气在字据上按下17个红手印和3个印章,代表全队20户人家。
在1978年,这个举动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次年,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全队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充分体现了分田到户的优越性。
很快,小岗村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便传到了省里一把手的耳朵里,并且获得了高度认可,被官方媒体广泛传播。
但决定中国农村改革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尽管有小岗村的成功案例在前,这两年国内关于是否要分田到户始终没有定论。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6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