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与乡试相同,分为三场,一场考三日,初九到十一为第一场,十二到十四为第二场,十五到十七为第三场。
考试的内容也大同小异,不过是四书文、五经文,五言八韵诗,以及策问。
能够一路从县试考到会试的,区区四书五经和五言八韵诗,自然都不在话下,真正作为甄别一众考生依据的,是最后考的那场策问。
如今汴京城里头最热门的话题,就要数下一任储君的人选了。
自从嘉佑七年末官家最后的一个儿子也夭折了之后,储君之位就成了朝野上下最关心的问题。
蔡、韩两位大相公多次带领文武百官向官家进言早立储君,可惜却一次次都被官家给压了下来。
很多人都以为此番会试,很有可能会和立储挂钩。
没成想最后策问上的题目,问的竟是民生和商贸。
虽然出乎了不少人的预料,但这样的题目倒也并不算奇怪。
随着近十几年来大宋各方边境逐渐安稳,与北境的两大强国前后签订了约定和平友好,互不侵犯的盟约,国内的经济在朝廷有意识的催动之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可随着经济的空前发展,势必会导致一大批商人的崛起,士农工商,商人居于末位,地位仅仅只比下九流的贱业稍微好上一丢丢。
在那些达官贵人,王公贵族,或者是勋贵世家,清流文人们的眼中,商人的地位始终是低下的。
可现在为了促进大宋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增强国力,朝廷却选择了开放这样那样的优待政策,鼓励民众们经商贸易,增加商品货物的流动,加强各州县之间的联系。
如此做法,曾经一度遇到过极强的阻力,可彼时大宋初立,九州尚未一统,燕云之地以及西北诸地还在契丹和西夏李氏的手中。
此页为本章 第2页 / 共3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