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移民都能在上述地区免费得到100亩土地!所以四华的家庭农场都是4、500亩连成一片的大农场,普遍使用马耕和农牧结合的轮作法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之低,经营效率之高,是汉地的小农业根本无法想象的!
短短的二十多年间,汉地18省的农村就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破产浪潮!大部分的中农、贫农之家都在这一轮轮的破产潮中倾家荡产,甚至还有不少“百亩农场”的农场主都经受不住四华的“500亩农场”所生产的廉价农产品的冲击而破产,带着累累债务离开了农村。
汉地农村的人口,也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约2.8亿急剧减少到了1.4亿左右!而在离开农村的超过2.2亿(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口中,移居他国和新土地者大约有1.2亿人,余下的近1亿人全都涌入了城镇,也让大明汉地的城镇化(大明帝国的城镇人口的标准是居住在城市或人口超过1000的城镇,不直接从事农林渔牧业生产的人口)率从战前的约32%一举突破了60%以上!
这种超高速度的城镇化,也给大明汉地的各大城市带去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的同时,也让贫困在一段时间内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根据大明内阁内政部的统计,截止1899年6月,光是大明汉地18省的不到200座大中型城市当中,就居住着近1.8亿人。
而其中90%以上的居民……很遗憾,都属于无产阶级的光荣一员!和早些年的英国差不多,由于人口涌入城市的速度远远高于工商业增长的速度,因而就业机会并没有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增长。
大约从1880年开始,大明帝国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过剩,而劳动力过剩造成的后果自然是工资水平的长期地位徘徊和失业率高居不下――虽然在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海外市场的多重因素下,大明资本家们的口袋日益丰盈,但是他们开给工人的工资却是二十年如一日的零增长。
此页为本章 第3页 / 共4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