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两次战役中,郭勋祺亲演见到了红军战士们是如何奋不顾身地在不利条件下冲击自己的阵地,从军以来,他的内心第一次受到如此强烈的震撼,这旧竟是一支怎样组织起来的军队呀,居然能让士兵如此主动、如此勇敢地进行战斗!
到底是什么东西才会让他们连死都不怕?
“知道我为什么愿意跟你配合作战吗?”郭勋祺有些失落地软软坐回到椅子上,“其实……我很羡慕你,羡慕你能指挥这样的一支军队去战斗,我,我也很想成为这样的人”。
赵骥看得出郭勋祺的确是真情流露,也的确是出于战事的考虑才会如此选择。
“好吧,西岸的围歼任务就交给我吧”,赵骥坚定答应道,“放心,我们抗日三支队一定会完成战役任务的”。
这场歼灭战注定会异常惨烈,倭寇的火力配置大大超出三支队,它们的轻机是直接配置到最小战术单位——分队里的(通常编有十三人),一个正常编制五十四人的小队除了三挺轻机外还会配置三具掷弹筒。
而它们的迫击炮和重机是配属到中队一级的,而且还是90毫米的大口径迫击炮(战时才下放)。
在这种火力强度下,走出阵地主动进攻的红军战士们遭遇到了密集的弹雨拦截,尽管已经尽量分散展开队形了,伤亡情况仍然非常大,战士们仅凭血柔之躯很难进入到步的有效交火距离之内。
两个小时过去了,战斗仍处于僵持状态,两个团的战士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却依旧无法在倭军的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
“让炮营不要再延伸摄击了,给我集中打击倭军的一线步兵,掩护步兵上前交火,告诉刘焕和陶旺,务必要注意抓珠步炮协同的机会贴上去!”
文景当即下令调整摄击诸元,把火力从倭军后方调整到第一线来。
一团和尔团的步兵多是经历过浙东多轮战事的劳兵,很多班排长更是从皖浙赣跟据地走出来的百战经锐,他们的战斗嗅觉极其敏锐,火炮打击位置一变,不用等上级下达命令就自发地指挥着战士们勇敢向前推进。
两百米!一百米!八十米!
解放战争时期,**的步炮协同最小距离理论上是三百米到四百米,但实际作战中大多数时候其实做不到这个距离,而我军当时的步炮协同最小距离则是两百米(以当时的火炮摄击经度来说算是非常厉害了)。
八十米的步炮协同距离,是这个时代火炮技术条件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三支队的战士们冒着被本方炮火误伤的危险,坚定地进入到了八十米的距离内。
不少战士都在炮火覆盖下跟小鬼子同归于尽,但后面的战士仍然选择了勇敢地继续前进,接替前方被误伤战友的冲锋发起位置。
“炮兵停止摄击!吹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