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路的宽度,李彻早有打算。
古代一丈为3.33米,十丈宽就是三十三米。
这数字听起来很大,其实一点也不小。
哪怕到了现代,大部分道路也没有这么宽,城市的交通主干道一般也就是双向六车道或八车道,每条车道的宽度约为3.5米。
但李彻的态度很坚决,因为马路这东西不是只用三五年,而是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
现在为了偷个懒修窄了,日后真有战事,骑兵在上面跑不动,后悔都来不及。
毕竟能容纳两骑并肩而行,和十余骑齐头并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见李彻铁了心要修长,刘业也没有办法,只能叹气道:“五万劳工,至少要分出两万人制作水泥,剩余的才能修路。”
“若是殿下要建这么宽,那工期也会无限放缓。”
李彻笑道:“好饭不怕晚嘛,先这么修着,要是人手不够了,本王再带兵去高丽、契丹请些帮手来。”
听闻此言,刘业默然无语。
您那是请吗?您那是擒吧?
五十里的道路规划完毕,王六也带来了好消息,石膏矿找到了。
有了熟石膏,水泥凝固的速度便能大幅提升,修路工程正式开始。
大批劳工从朝阳城走出来,宁古军的士卒全副武装维持秩序,道路两侧立起了一座座棚子、帐篷,以容纳工人们居住。
来修路就别想着回家了,一去一回耽误时间不说,水泥这东西也需要现场制作。
百姓们干的活比较轻,只负责用石灰粉画线,制作水泥,清理道路上较轻的杂物。
战犯则负责干重活,搬石头、搬水泥、填坑,偷懒还要挨上几鞭子。
几万劳工铺出了好几里的队伍,进行分段式作业。
妇女儿童则组成队伍,从城中将食物和水送到工地。
此页为本章 第2页 / 共6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