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离范宁的时代很远,但唤起了他对于自己音乐师承的悠然神往,唤起了对“死亡观”的思考和探讨欲,命题也得以初步提出。
维埃恩的这条线在第二卷初期就埋下,关联的神秘侧包括其引出的人际关系出场、被使徒利用的折返定位阴谋、特纳美术馆原址暗门与瓦茨奈小镇、紫豆糕小姐与绯红儿小姐、文森特前往丰收艺术节的可能活动目的......
所以写那些经历真不是水字数,就算对音乐家的艺术生涯和抗争精神不感兴趣,但这也是主线神秘剧情,还有,幽灵火车事件不是没头没尾、暗门探索不是强行收场、瓦修斯的挑衅树敌不是强行降智、主角在面对f先生时忘带钥匙也不是智商低,真的别喷了,我删了一些评论,对不起,但我真的好难过。
第二乐章是诗人巴萨尼的死,虽然他是剧情中“复活颂”的原始文本作者,但创作原型不只是诗人克洛普施托克(friedrichgottliebklopstock,1724-1803)。
我在写这部分剧情,写巴萨尼的艺术生涯时,心里也想过贝多芬《c小调合唱幻想曲》的合唱文本《当爱与力量团结联姻》的作者库夫纳(kuffner,1780-1846),想到过叶芝(williambutleryeats,1865-1939)的神秘主义诗歌,还想到过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1875-1926)的《杜伊诺哀歌》......
就像范宁说的那样,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善终式的、远距离崇敬的人物,这避免了痛彻心扉,只有淡淡的感时伤逝或阴霾怅惘。
此页为本章 第3页 / 共6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 ^)